close

想像的力量:心智、語言、情感,解開「人」的祕密


詳細規格    價錢(售價)   哪裡買
作 者: 松澤哲郎Tetsuro MATSUZAWA 譯 者: 梁世英 出版社: 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 2013 年 01 月 30 日



本書導覽:

【導讀】靈長類學──日本的國學

◎文/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


  本書作者松澤哲郎是研究黑猩猩行為的重量級學者。


  在動物界,黑猩猩與我們的親緣關係最近,五百萬年前是一家,至今基因組的差異不到百分之二。因此研究黑猩猩的興趣,與研究其他的動物不同;觀察黑猩猩,我們還想理解的是自己。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基因組證據是這句話最好的註解。但是,黑猩猩的生命史、生活史更令我們好奇,因為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故事,才有血有肉,能與我們的經驗、閱歷、以及感悟印證。


  然而科學家很晚才開始到野外觀察黑猩猩,為他們的個體與群體立傳。在國人心中,英國人珍古德(Jane Goodall)是研究野生黑猩猩的開山祖師、二十世紀學術史的傳奇人物。話說一九六○年七月中,只有高職學歷、從未聽說過ethology(動物行為學)這個單字的珍古德抵達東非岡貝。不到四個月,她就目睹兩個科學界從來不知道的事實:一、黑猩猩會獵食其他哺乳類,並不是素食動物;二、黑猩猩會製造工具,藉以取食。那時西方人類學家已將「製造工具」當做人之所以為人的判準,珍古德無異改寫了人的定義。了不起的成績。不過,那只是因為從來沒有人在野外仔細觀察過黑猩猩罷了。


  其實珍古德抵達岡貝不久,另一位對黑猩猩有興趣的學者便登門造訪了。表面上,他們的差異再大也不過了。一位是二十六歲的女性,一位是三十四歲的男性;一位是純真的動物喜愛者,一位是田野經驗超過十年的動物行為研究者;一位是金髮白種人,一位是黑髮黃種人。他就是日本獼猴專家伊谷純一郎(一九二六—二○○一)。


  原來日本人早已建立了野生靈長類的研究傳統。那個傳統可以追溯到昆蟲學出身的京都大學教師今西錦司(一九○二—一九九二)。今西錦司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到內蒙古調查過遊牧民族與野馬。一九四八年底,他帶著伊谷純一郎、川村俊藏(一九二四—二○○三)兩名學生到九州宮崎縣都井岬調查野馬。一天黃昏,他們無意中注意到附近一個小島上的日本獼猴。那個島就是幸島,環島四公里,距海岸只有幾百米。結果幸島成了日本靈長類學的發源地:從此島上每一隻猴子的生活史與生命史都成了科學資料。


  一九五三年九月,今西團隊收到幸島助理的報告:有一隻年輕雌猴發明了一種吃地瓜的新方法。她會先把沾了泥的地瓜拿到小溪裡清洗,然後再吃。這個行為在幸島猴群中的傳播與演進,歷時已六十年,日本學者有詳盡的全紀錄。


  今西團隊的研究方略與研究方法非常獨特。今西觀察猴群,著眼點在群體的結構。他認為動物結群生活必然出自適應的需求,而群體必須穩定才能有利於成員。找出群體的結構,就能掌握群體動態的來龍去脈,理解觀察到的日常活動與成員的互動。而群體提供的適應利益之一,是「文化」。今西的「文化」定義是:一切以社會方法傳遞的習慣與資訊。今西相信,社群其他成員提供的技巧與資訊,有時攸關存亡;他從不懷疑動物可能也有文化。在方法上,今西認為研究者必須辨識每一個個體,詳細紀錄每一個個體的行動,以理解群體成員的互動模式。


  因此,西方學界在一九五○年代末開始摸索野生靈長類研究的時候,今西的團隊領先了十年以上,也開始到非洲、印度等地進行田野調查。一九五八年,今西還創立了世界上第一份靈長類學學報。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之後,今西呼籲政府設立一個綜合性的靈長類研究機構。他相信「日本有條件在這一領域中超越歐美、領先世界。因為日本國內就有猴子,而且日本民間文化蓄積了不少關於猴子的素樸知識。」透過一九六五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朝永振一郎(一九○六—一九七九)等人的努力,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終於在一九六七年成立。到目前為止,它仍然是世上唯一的綜合性靈長類研究機構。非洲現在有五個長期的黑猩猩研究站,其中兩個是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建立的。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本書作者松澤哲郎進入這一研究所;一九九三年升教授;二○○六年擔任所長。他的團隊最近才發表了黑猩猩大腦發育模式的研究。本書是他三十年的研究成果摘要,以「人之所以為人」為貫串各章的問題意識,讀來引人入勝、興味盎然。說來松澤教授為日本民眾解說靈長類學,早就是老手了。這似乎也是今西錦司的遺緒: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都願意與民眾分享自己的研究發現。有時他們發表的研究報告,日文版比英文版還要詳盡。


  比起日本,我們的靈長類資源只多不少。例如台灣也有獼猴,而孫悟空這個猢猻,桃太郎瞠乎其後,根本沒得比。我們的靈長類學在哪裡呢?也許,學界與社會分享知識的意願,才是促使學術開花結果的原動力。

內容簡介:
◆本書榮獲2011年日本科學新聞人獎、第65屆每日出版文化獎(自然科學類)。

人,何以為人?
從比較認知科學的角度,觀察人類演化的近親——黑猩猩,探索人類認知過程的起源。

原來,人與黑猩猩最大的不同,在於人類擁有想像的力量——
即使當下感到絕望,但是對未來懷抱著希望,也因此,世界可以持續進步與發展。

人,何以為人?
人類的心智是怎麼演化而來的?
如同人類的身體是演化的產物,人類的心智,一樣也是演化的產物。

【精采內容】
本書作者松澤哲郎是靈長學權威,他發現,世界上並沒有所謂「心智的化石」,可以提供我們研究人類認知演化的起源。然而,藉由瞭解人類演化的近親——黑猩猩,可以帶領我們一窺人類認知演化的奧祕。

人類與黑猩猩的DNA排列方式僅有1.2%的不同,但兩者之間究竟有何差異?本書透過研究人類演化的近親——黑猩猩的心智、語言、情感,藉由比較兩者相異之處,可以知道人類心智的哪個部分最為獨特,也得以窺見教育方式、親子關係或社會演化的起源。

作者發現,黑猩猩雖然沒有類似人類的語言,但是,從某種角度而言,黑猩猩之間情感牽絆的深厚程度,甚至遠超過人類。

本書從心智的歷史學開始,探討人類會共同養育後代、用微笑凝視培養親子關係、懂得分工合作、善用各種工具,以及會教導和學習、有語言也有記憶,導出人類成長與演化的動能,在於想像的力量——即使我們很容易感到絕望,然而,在絕望之餘,我們擁有想像的力量,能夠寄望於未來。也因此,這個世界能夠繼續進步與發展。

【專業推薦】
◎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內容審訂
◎呂佳蓉(國立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編譯監修

◎王馥蓓(奧美公關企業公關事業部董事總經理)
◎李家維(《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裴家騏(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按姓名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想像的力量》是松澤教授三十年的研究成果摘要,以『人之所以為人』為貫串各章的問題意識,讀來引人入勝、興味盎然。」
──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

「為什麼唯獨人類女性要隱藏自己的排卵期??什麼黑猩猩的記憶能力比人類還要優秀?閱讀本書的樂趣,絕非僅只搜尋這些問題的解答而已。能以自由的雙手拿取物品的,就是人類嗎?能以語言相互交流的,就是人類嗎?人類究竟是什麼?從黑猩猩身上,人類獲得什麼啟示?
『能夠發揮想像的力量,對未來擁有希望的生物,只有人類!』
此項演化觀點,絕不是分子生物學和化石研究所能窺見的。誠摯推薦本書,給熱愛生命、對未來懷抱熱情與希望的你,人類!」
——呂念宗(呂亞立)(國立新化高中生物科老師)

「我很高興這本書出了中文版,讓知識得以傳播,讓愛得以延續。這是奮鬥的故事,也是個感人的故事,在堅持理想與追尋夢想的道路上,希望也有你我的腳步。」
──呂佳蓉(國立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已經好久,沒有讀過這麼迷人的書了。作者松澤哲郎用文學的筆,生動地描述他和黑猩猩從相識到相知的故事。雖然是一本科普書,但讀起來卻像在看一本小說那樣深刻感人。」
——李季湜(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系主任)

「松澤哲郎教授透過力求科學客觀卻又不時流露感情的筆觸,寫下超過二十五年細膩觀察研究的成果,讓我們瞭解黑猩猩與人類在行為、智能發展、學習及記憶的異同之處。」
——李玲玲(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雖然人類的科技文明已經可以探究宇宙的起源,但是,卻不明白我們自身為什麼會這麼想、會這麼做;對於『我們的心智究竟是如何發展的?』至今仍然毫無頭緒。當然,這是因為基於人道立場,我們不可能用人類來做實驗;可是,黑猩猩是人類近親,藉由觀察他們,或許我們可以了解人之所以成為人的關鍵。《想像的力量》這本書,提供了我們省思的機會。」
——李偉文(作家)

「人類一直想了解自己,並藉此開發人類的潛能,擴大自己的視野。本書以心智、語言,以及情感三大面向來闡述想像的力量。全書以黑猩猩為對照組,和人類比較,藉由異於黑猩猩之處來了解人類成長及演進的動能。而此動能是想像力。經由想像,人類對未來有所憧憬,懷抱著希望,因此能向前發展。這是黑猩猩未曾擁有的天賦。讀完此書會覺得,我們擁有想像的天賦,如果不好好運用,豈不愧對自己?」
——林一平(國立交通大學副校長)

「松澤哲郎教授與黑猩猩相處三十年,實驗與觀察交錯進行,棲息地與實驗室兩相對照。全書像在講故事,娓娓道來,觀察中充滿愛和熱情,實驗中充滿科學的睿智。聽完故事,輕鬆掌握人類認知發展起源。真是一本好書!」
——林文瑛(中原大學心理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我們至今仍無法瞭解人類的心靈與意識是什麼?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中怎麼可能出現心靈?松澤哲郎深信瞭解黑猩猩的心可以開啟一窺人類心靈意識之窗。藉著比較人類與黑猩猩的心智能力,作者以優美文筆帶領讀者探索人類自己心靈深處。」
──洪裕宏(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人何以為人,一直是個深遠而有意義的課題。作者以比較認知科學的觀點,從黑猩猩的認知、學習和行為,來瞭解我們人類許多複雜的認知過程的起源。瞭解黑猩猩的心智,就好像打開了一個視窗,可以窺視到人的意識究竟。最後作者引用了使徒保羅的話語,引申出關於瀕臨絕滅危機物種的保育與福利,發人深省與令人動容。」
——徐百川(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這是一本科普書,但其價值絕不限於普及科學知識。不論你來自哪個專業領域或工作場域,不論你目前關切的問題為何,不論你原本對黑猩猩了解多少,不論你對黑猩猩有沒有興趣,這本書,以及松澤哲郎教授的黑猩猩,都一定可以帶給你一些終身受用的知識與觀點。」
——蔡志浩(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長)

「距今六百萬年前,黑猩猩與人類的祖先開始分道揚鑣。
在這不算長的演化歷程中,人類有保留、有遺失、也有新突破。
然而林林總總的改變,帶給地球上所有的生靈是希望?還是絕望?
透過行為差異的研究,身為人類的我們當仔細思索:什麼是『做人』的大道理。」
——蔡欣蓉(臺北市立松山高中生物科老師)

「作者松澤哲郎教授窮其一生於黑猩猩的保育工作,除對黑猩猩的生態及心智研究有重要的突破外,最大的發現是人與黑猩猩的不同──想像力。愛因斯坦說,想像比知識重要;因為邏輯只能帶著你從甲到乙 ,想像力可以帶著你到處去。心智、語言與情感都因想像力而增生與成長,這是書中黑猩猩教會我們的事。」
——蔡惠卿(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秘書長)

「真的沒想到,人類那肥嘟嘟且可愛得過分的小嬰孩,他們的毫無防衛能力、天生帶笑、能安穩仰躺並總是伸出雙手抓握的姿態,竟然就是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最重要關鍵!作者松澤哲郎將他對黑猩猩長達二十五年,極為細膩的『參與觀察』與人類之比較,寫在這本他視為遺作的書中,我相信是包括我在內,所有新手父母看了都會非常非常感動的一本特別的科普書。」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網站總編輯)

「世界知名的京都大學松澤哲郎教授以豐沛但內斂的情感,以及嚴謹卻深刻的學理,帶領我們走進他畢生研究與為伍的大猩猩之心智與情感世界。藉由比較認知科學的方法論,對揭露『人究竟是什麼』的亙古哲學問題,給出令人深思的回答。」
——鄭凱元(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所教授兼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人與黑猩猩何異?透徹研究黑猩猩可以讓我們對人類的特殊本質增加什麼了解?這本書的可貴和價值就是清楚告訴我們,人類會共同養育後代、人類會用微笑凝視培養親子關係、人類會分工合作、人類會善用各種工具、人類會教導傳授和鼓勵學習、人類有語言、有記憶,還有這本書的最後警語:人類會感到絕望,也會付諸希望,也就是黑猩猩沒有的『想像力』。」
——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序跋:

中文版序

◎文/松澤哲郎


  「人,何以為人?人的本性,究竟是什麼?人到底從哪裡來?」


  心中帶著這些疑惑,我一直都在研究黑猩猩。我常常被問到「為什麼要研究黑猩猩?」,我回答有三個原因。


  第一,因為黑猩猩本來就是非常具有魅力的生物。他們在非洲的森林能使用石器而生活。而在我們設計的實驗,測量黑猩猩記憶電腦螢幕上只出現一瞬間的數字時,發現他們擁有比人類更好的記憶能力。


  第二,因為對於人類而言,黑猩猩在遺傳上離我們最近。地球上有數百萬種甚至數千萬種的生物中,他們是我們人類的演化近親。人與黑猩猩在遺傳上的差異,以DNA的鹼基排列方式比較,竟有九十八.八%是相同的,僅有一.二%的差異。兩者差異的程度,就像是馬和斑馬一樣。


  第三,因為想要了解人類,先了解黑猩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若能了解黑猩猩,不僅能知道黑猩猩何以為黑猩猩,也能了解人何以為人。這樣的研究被稱為「比較認知科學」。所謂「認知科學」,指的是對心智的科學研究。大多是以人類為研究對象,也被稱為心理學。但是,為了強調以科學的觀點進行研究,最近也被稱為「認知科學」。所謂「比較」,指的是不同的物種間的比較。就如同我們有比較形態學、比較生理學、比較行為學等學問,我也開始提倡有一門學問叫做「比較認知科學」。


  在比較人類與黑猩猩這樣的發想背後,是存在著一個名為外部團體(out group)的觀點。簡單地說,外部團體指的是外部者。一旦我們了解外部者,就能了解自己。


  比方說,若要了解自己的國家,首先,要先學本國歷史吧。然後,學本國地理,也要研讀本國社會制度。但是,要了解本國最簡單的方法,其實是前往國外。一旦出國,就會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國家是怎麼樣的國家。


  那麼,假設我們想要了解本國人,那和外國人交朋友就是個好方法。同理可證,如果想要了解「人,何以為人?」,先去仔細了解人類以外的物種,就是一個好方法。從生物的角度來看,人類是動物的一種。因為我們不是植物,而是動物吧。對於人類來說,除了人以外的動物都是外部團體。而外部團體的代表就是黑猩猩。黑猩猩並不是人類。從了解不是人類的生物,就能進而了解「人,何以為人?」。


  我在台灣有許多舊識友人,本書能出版繁體中文版,打從心底感到非常高興。藉由了解黑猩猩,也請您想想「人,何以為人?」這個問題。

目錄:

◎【好評推薦】

◎【推薦序】如此相似,卻又如此不同(文/蔡志浩)

◎【導讀】靈長學——日本的國學(文/王道還)


◎序章 心智、語言、情感


◎第一章 心智的歷史學

‧世上並沒有「心智的化石」可供人研究

‧每個時代總是有數種不同人類同時存在

‧與近親比較,與相似者比較

‧黑猩猩在分類上屬於人科

‧人類與黑猩猩究竟有什麼差異?——DNA排列方式1.2%的不同


◎第二章 生活史──人類會共同養育

‧那些關於野生黑猩猩的二三事

‧黑猩猩的生活

‧文化上的差異

‧社會

‧生活史

‧「祖母」這個角色

‧養育子女

‧黑猩猩的父親是「心靈支柱」

‧共育──人類會共同養育


◎第三章 親子關係──人類會微笑,會相互凝視

‧親子關係的演化

‧緊抓父母的子女,懷抱子女的父母

‧相互凝視

‧仰躺時,會不斷地伸手伸腳的黑猩猩寶寶

‧為什麼人類的小嬰兒總是胖嘟嘟的?

‧仰躺的姿勢讓人類得以進化


◎第四章 社會性──人類會分工合作

‧相互凝視、新生兒微笑、新生兒模仿

‧採取相同行動

‧模仿和家家酒遊戲

‧傳染開來的打哈欠

‧自我認知

‧從模仿到理解他人的感受

‧伸手助人

‧拐騙

‧社會智能的四個發展階段


◎第五章 工具──認知的深淺

‧各式各樣的工具

‧用野外實驗方式研究黑猩猩的工具使用

‧摜用手

‧工具使用的發展

‧行為文法

‧使用工具與使用記號的同形性

‧循環認知結構

‧理解他人之心的心理

‧一例反證式的科學研究

‧靈長類考古學


◎第六章 教育與學習──人類會教導與認可

‧類人猿的語言學習研究

‧以科學手法面對哲學問題

‧白老鼠的左右腦分工研究

‧以和人類同樣的方法,研究黑猩猩眼中所見的世界

‧什麼是「相同的環境」?

‧以參與觀察的方式研究認知發展

‧靈長類研究所裡的黑猩猩們

‧堆積木的發展

‧不教導的教育、從仿效中學習

‧教導與認可的教育

‧黑猩猩與自閉症

‧腦部發展

‧學習的臨界期

‧文化的傳播


◎第七章 語言與記憶──取捨之間

‧顏色的範疇

‧色彩名稱的學習與範疇區分

‧基本色彩詞彙

‧圖形文字

‧圖形文字的拼寫

‧等值性不成立

‧以史楚普效應確認等值性

‧記憶能力

‧取捨的假說


◎第八章 想像的力量──有絕望,也有希望,這就是人類與黑猩猩的不同

‧黑猩猩畫出來的畫vs.人類畫出來的畫

‧黑猩猩不會感到絕望

‧想像的時間與空間,多麼廣闊


◎篇幅略長的終章──貼近演化上的近親

‧在飼育環境下

‧在野生環境中

‧綠色走廊計畫


◎結語

◎參考資料
.想像的力量:心智、語言、情感,解開「人」的祕密價格比價
相關比價: The Secret 祕密 , 祕密花園 , 祕密 , 維多利亞 祕密 , 維多利亞的祕密 ,、購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歆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